经济增长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收入和财富分配

被引:24
作者
王艺明
机构
[1]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 收入分配; 财富分配; 资本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4 [国民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试图应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等的形成机制,以及这种分配不均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的分析框架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包括阶级分析、劳动价值论和资本雇佣劳动等,又结合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某些特征,放宽了现有文献中"工人阶级无任何储蓄"的假设,所得到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1940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情况,对于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的成因和治理也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4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如何看待《21世纪资本论》对经济学的贡献 [J].
杨春学 ;
张琦 .
经济学动态, 2014, (09) :4-13
[2]   马克思-斯拉法模型与固定资本:兼论剑桥方程式的成立条件 [J].
李帮喜 ;
藤森赖明 .
经济学家, 2014, (05) :5-17
[3]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J].
方敏 ;
赵奎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2, 3 (03) :58-70
[4]   相对剩余价值长期趋势与劳动力价值决定 [J].
荣兆梓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07) :42-49+160
[5]   经济分析中的人 [J].
曾启贤 .
经济研究, 1989, (05) :3-10
[6]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效用分析 [J].
晏智杰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3) :20-28
[7]  
美国企业年金:股票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N]. 张浩,邓振春.中国劳动保障报. 2012 (003)
[8]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孟捷, 2016
[9]  
21世纪资本论[M]. 中信出版社 , 皮凯蒂, 2014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数学原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冯金华,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