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5年夏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57
作者
董雪玲 [1 ]
刘大锰 [2 ]
袁杨森 [2 ]
杨灿 [2 ]
车瑞俊 [2 ]
刘志华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北京; 夏季; PM10; PM2.5;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对2005年7~8月北京市不同功能区8个采样点PM10和PM2.5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PM10/PM2.5比值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PM10和PM2.5的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夏季PM10和PM2.5日均浓度为155.37μg/m3和87.70μg/m3,分别为国家二级标准和美国PM2.5标准的1.04倍和1.35倍;PM2.5、PM10浓度在不同功能区存在一定差异;PM2.5和PM10的日变化以白天高,夜间低为主,且不同功能区的最高值对应于城市居民活动的不同高峰期;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PM2.5、PM10与湿度呈一定正相关性,且湿度对PM2.5的影响更大;降水前后PM2.5、PM10浓度变化情况表明降水的主要作用是清除粗粒子,对PM2.5的影响则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燃烧过程颗粒物的形成及我国燃烧源分析 [J].
吕建燚 ;
李定凯 ;
吕子安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 (05) :43-47
[2]   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J].
赵越 ;
潘钧 ;
张红远 ;
郭继勇 ;
魏强 ;
时建纲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67-69
[3]   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77-184
[4]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PM2.5)的影响 [J].
宋宇 ;
唐孝炎 ;
张远航 ;
胡敏 ;
方晨 ;
曾立民 ;
王玮 .
环境科学, 2002, (04) :33-36
[5]   影响北京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 [J].
孟燕军 ;
程丛兰 .
气象, 2002, (04) :42-47
[6]  
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 王玮,汤大钢,刘红杰,岳欣,潘志,丁焰.环境科学研究. 2000(01)
[7]   环境空气PM2.5和PM10监测分析质量保证及其评价 [J].
滕恩江 ;
吴国平 ;
胡伟 ;
魏复盛 .
中国环境监测, 1999, (02) :38-40
[8]  
我国四城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J]. 吴国平,胡伟,滕恩江,魏复盛.中国环境科学. 1999(02)
[9]  
A quantitive assessment of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Metropolitan Boston. Turston GD,Spengler J 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