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波震级测定的发展过程概述

被引:14
作者
陈培善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
关键词
震级标度; 量规函数; 台网; 古登堡; 地震学; 地球科学; 面波震级; 地震报告; 长周期地震仪; 地震基本参数; 震中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45年古登堡提出了面波震级Ms。在以后的几十年中M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1957年以来,在面波震级测定方面,从理论认识上逐步得到深化。随着地震科学的发展,经过面波震级测定的几个阶段之后,发现目前我国使用的面波震级公式在方法上,甚至物理概念上存在有四个方面问题。对此,本人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和个人看法。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地震面波震级量规函数的比较研究 [J].
胡瑞华 .
中国地震, 1989, (01) :3-10
[2]   世界地震服务机构MS值的对比 [J].
葛焕称 ;
许福喜 ;
倪岳伟 ;
叶培元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89, (01) :4-11
[3]   用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测定面波震级 [J].
陈培善 ;
左兆荣 ;
肖洪才 .
地震学报, 1988, (01) :11-24+113
[4]   论中国地震台网测得的面波震级 [J].
陈培善 ;
叶文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1) :39-51
[5]  
地震台站观测规范[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制订,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