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997~2008——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19
作者
沈坤荣 [1 ]
谢勇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镇居民储蓄率; 影响因素; 动态面板数据; 系统广义矩;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1.09.002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 [J].
罗楚亮 ;
李实 ;
赵人伟 .
经济学家, 2009, (09) :90-99
[2]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成因分析 [J].
邓翔 ;
李锴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2) :42-57
[3]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 [J].
何立新 ;
封进 ;
佐藤宏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117-130
[4]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 [J].
李文星 ;
徐长生 ;
艾春荣 .
经济研究, 2008, (07) :118-129
[6]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J].
施建淮 ;
朱海婷 .
经济研究, 2004, (10) :66-74
[7]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J].
王德文 ;
蔡昉 ;
张学辉 .
人口研究, 2004, (05) :2-11
[8]   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J].
罗楚亮 .
经济研究, 2004, (04) :100-106
[9]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J].
龙志和 ;
周浩明 .
经济研究, 2000, (11) :33-38+79
[10]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J].
Modigliani, F ;
Cao, SL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 (01) :14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