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控制链替代了股权控制链吗?——上市公司终极股东双重隐形控制链的构建与动用

被引:52
作者
赵晶 [1 ]
关鑫 [2 ]
高闯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 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
终极股东; 社会资本; 控制链; 隧道挖掘;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0.03.014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承续前期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终极股东双重隐形控制链的构建与动用"问题的理论假说,并构建了一个一般分析框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全面、深入、系统地解读了草原兴发终极股东双重隐形控制链的构建过程和构建机理,揭示出股权控制链与社会资本控制链交织使用的一般规律。终极股东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从股权控制链的最终结点上退居幕后,遥控指挥,另一方面又通过动用其必要的社会资本,进一步强化对其他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控制,从而强化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方便其进行隐蔽式剥夺。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9+167 +16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社会资本、网络连带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J].
高闯 ;
关鑫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9) :88-97
[3]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侵害度及实证研究 [J].
叶勇 ;
胡培 ;
刘波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 (02) :164-169
[4]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 [J].
叶勇 ;
胡培 ;
何伟 .
管理科学, 2005, (02) :58-64
[5]  
股权嬗变:草原兴发终极股东大曝光[J]. 新财经. 2004(03)
[6]   MBO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J].
马忠 ;
李学伟 .
中国软科学, 2004, (02) :66-72
[7]   家族控制权与家族企业治理的国际比较 [J].
苏启林 ;
万俊毅 ;
欧晓明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05) :2-8
[8]   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 [J].
刘芍佳 ;
孙霈 ;
刘乃全 .
经济研究, 2003, (04) :51-62+93
[9]   国有企业的外部人控制问题 [J].
禹来 .
管理世界, 2002, (02) :95-102+154
[10]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J].
边燕杰 ;
丘海雄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87-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