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犯罪时空特征与机制——以北京城八区财产类犯罪为例

被引:56
作者
冯健
黄琳珊
董颖
宋蕾蕾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犯罪; 财产类犯罪; 城市空间结构; 场所;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城市犯罪的时空模式是地理学"格局"和"过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京城八区财产类犯罪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工具获取和处理空间数据,探讨城市犯罪的时空格局和时空模式,并建立时空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北京城市犯罪总体上呈现多中心分布格局,在商业繁华地带和对外交通运输区存在明显的高强度带;各种犯罪类型空间格局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城市犯罪嫌疑人数量存在季节分异特点,但同一区域的犯罪地点数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就时空机制而言,场所的时空特征作用于财产犯罪参与者,进而作用于犯罪要素并影响犯罪实施成功与否,而不同类型的财产犯罪对场所时空特征要求不同,这些要求一旦与北京城市环境的特有属性耦合,便产生犯罪高发地段和高发时段,最终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645 / 165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当代北京城市“易犯罪”空间位置初探 [J].
马瑞 ;
朱文一 .
建筑创作, 2010, (10) :198-203
[2]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犯罪与防控战略 [J].
何俊鹏 ;
王梓合 .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5 (02) :13-17
[3]   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 [J].
毛媛媛 ;
戴慎志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4) :104-109
[4]   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犯罪 [J].
于静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116-122
[5]   城市犯罪的原因与控制 [J].
张磊 .
法制与社会, 2008, (06) :203-203
[6]   城市适应与流动人口犯罪——北京犯罪问题的80年对比研究 [J].
包路芳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04-115
[7]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犯罪防控效应 [J].
王发曾 .
地理研究, 2006, (04) :681-691
[8]   基于犯罪预防的城市居住空间规划途径探讨 [J].
朱玉兰 ;
刘峘 ;
汪磊 .
城市, 2006, (05) :62-64
[9]   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犯罪现象关系概述 [J].
皮中旭 ;
邓丽玲 .
当代经理人, 2006, (07) :89
[10]   北京市商业布局的新特征和趋势 [J].
张文忠 ;
李业锦 ;
不详 .
商业研究 , 2005, (08) :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