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寺院经济兴衰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10
作者
周建波 [1 ]
张博 [1 ]
周建涛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庄园经济; 佛教热; 寺院;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7.02.17
中图分类号
F092.2 [古代];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兴起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寺院经济持续繁盛了四百多年,至唐中叶后迅速衰落。本文建立规范的经济学模型,分析这一时期寺院经济兴衰的过程及其背后机理。我们认为,导致寺院经济兴衰的最根本力量在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所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亦即庄园经济的存与废。皇权既利用寺院又想限制寺院,只有当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式进步,瓦解了寺院赖以生存的庄园经济基础时,皇权方有力量将寺院规模打压到能容忍的水平,而寺院经济也随之衰退。
引用
收藏
页码:1219 / 123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Dynamic models of religious conformity and conversion: Theory and calibrations.[J].Oz Shy.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 5
[2]  
中国社会史.[M].(法) 谢和耐 (Gernet;J.) ;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  
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M].(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  
中国人口通史.[M].路遇;滕泽之 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5]  
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M].何兹全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