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闻:一个交往生成观的分析

被引:81
作者
谢静 [1 ,2 ,3 ,4 ]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
[3]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4] 教育部
关键词
微信交往; 生成; 互文性; 新闻生产; 新闻范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微信不仅仅是新闻传播的渠道或平台,也是新闻生成的空间。不同于组织化、专业化的新闻生产,微信的新闻生成是在交往中生产,其新闻方式是作为交往的新闻。这种新的新闻方式打破了大众媒体新闻生产中生产与消费的二元对立和线性序列,是一种无本原的生产。微信的新闻生成以文本间性(互文性)的方式呈现,形成了多重连接、交叉并置的互文,不断创造新的信息与世界图景,创造出含混、多维的意义。而且,微信新闻生成重塑了人们的时空体验,模糊了时新性、真实性、事实与意见、专业与业余、公共与私人等传统新闻生产所依赖并强化的固有边界,因而表征了全新的新闻范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8+126 +12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J]. 孙玮.学术月刊. 2015(12)
[2]   重思新闻业危机:文化的力量——杰弗里·亚历山大教授的文化社会学反思 [J].
周红丰 ;
吴晓平 .
新闻记者, 2015, (03) :4-12
[3]   罗兰·巴尔特的互文观 [J].
秦海鹰 .
法国研究, 2008, (02) :1-7
[4]   新闻定义新探 [J].
宁树藩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05) :85-88
[5]  
符号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法) 克里斯蒂娃 (Kristeva, 2014
[6]  
技术与时间[M]. 译林出版社 , (法) 斯蒂格勒 (Stiegler, 2012
[7]  
信息批判[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拉什, 2009
[8]  
中国新闻舆论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林语堂, 2008
[9]  
美国受众成长记[M]. 华夏出版社 , (美) 布茨, 2007
[10]  
传播[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法) 斯费兹 (Sfez,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