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环境的双协调——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生态补偿定义

被引:2
作者
林黎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利益协调; 环境协调; 科学发展观; 生态补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01 [环境保护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但现有生态补偿定义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生态补偿实践的进行。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分析发现,前三个统筹强调对人的补偿,即利益的协调;后两个统筹更强调对自然的补偿,即环境的协调。基于科学发展观,我们将生态补偿重新定义为利益环境的双协调。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协调主要指对人的补偿,包括为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提供动力的补偿;维护和保持相关者利益均衡的补偿。环境协调主要指对自然的补偿,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恢复,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的保护性投入。利益环境的双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生态补偿现有定义的继承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8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核算研究 [J].
钟大能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2) :82-86+104
[2]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J].
金高洁 ;
方凤满 ;
高超 .
环境保护, 2008, (02) :46-48
[3]   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 [J].
王金南 ;
万军 ;
张惠远 .
环境保护, 2006, (19) :24-28
[4]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 [J].
蔡邦成 ;
温林泉 ;
陆根法 .
生态经济, 2005, (01) :47-50
[5]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
[6]   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办法探讨——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 [J].
欧名豪 ;
宗臻铃 ;
董元华 ;
杨林章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109-112
[7]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J].
庄国泰,高鹏,王学军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6) :413-418
[8]   森林的生态效益与补偿机制 [J].
刘贯琼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1) :53-56
[9]   两江铜矿的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工作 [J].
刘超明 .
环境保护, 1995, (02) :29-30
[10]   关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 [J].
余新晓 .
中国水土保持, 1994, (06) :43-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