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海原断裂带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

被引:36
作者
王海燕
高锐
尹安
熊小松
匡朝阳
李文辉
黄薇漪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探测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4] 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 海原断裂带; 岩石圈结构; 几何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由于活动的青藏高原不断的隆升和推挤作用,在西南向东北的推挤作用和周缘块体的阻挡以及东北缘内部块体挤压形变的作用下,形成了多个走向不同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体系.新生代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强烈,区内分布多条大型深断裂带.海原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发育的弧形活动断裂带中规模最大、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条左旋走滑型断裂带,是重要的大地构造区边界,也是控制现今强震活动的活断层.本文利用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北段资料,对其进行初步构造解释,揭示出海原断裂带的深部几何形态和其两侧地壳上地幔细结构.结果显示海原断裂并不是简单的陡立或者较缓,其几何形态随着深度变化.在海原断裂之下的Moho并未错断的反射特征显示海原断裂并不是直接错断莫霍面的超壳断裂.海原断裂带及两侧岩石圈结构和构造样式的研究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机制提供地震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902 / 39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在黄土塬区的应用 [J].
胡自多 ;
贺振华 ;
王西文 ;
王宇超 ;
王述江 ;
刘秋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S1) (S1) :94-100+239+251
[2]   起伏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J].
刘国峰 ;
刘洪 ;
李博 ;
刘钦 ;
佟小龙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 (02) :196-200+320+156
[3]   多道地震记录的预测反褶积算子提取的实现方法及应用 [J].
胡鏐 ;
孙祥娥 .
石油仪器, 2009, 23 (05) :55-57+61+101
[4]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及其机理 [J].
崔笃信 ;
王庆良 ;
胡亚轩 ;
王文萍 ;
梁伟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6) :1490-1499
[5]   起伏地表下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J].
董春晖 ;
张剑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1) :239-244
[6]   无射线追踪法层析静校正及其应用 [J].
时磊 ;
顾汉明 ;
刘洪雷 .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574-578
[7]   西部山地复杂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J].
刘建红 ;
孟小红 ;
李合群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03) :859-863
[8]   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带近地表地质变形带特征分析 [J].
徐锡伟 ;
于贵华 ;
陈桂华 ;
李陈侠 ;
张兰凤 ;
Yann Klinger ;
Paul Tapponnier ;
刘静 .
地震地质, 2007, (02) :201-217
[9]   几种常用静校正方法的讨论 [J].
林伯香 ;
孙晶梅 ;
徐颖 ;
李博 .
石油物探, 2006, (04) :367-372+5
[10]   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 [J].
张培震 ;
郑德文 ;
尹功明 ;
袁道阳 ;
张广良 ;
李传友 ;
王志才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