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雇佣数字劳动与“数字化个体”——数字经济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嬗变及启示

被引:34
作者
刘伟杰 [1 ]
周绍东 [2 ]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2]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商品; 数字劳动; 非雇佣劳动; 数字化个体; 数字平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30 [生产关系、所有制];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1 ; 1201 ;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个体自由与集体禁锢:网约车平台的劳资关系研究 [J].
周绍东 ;
武天森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2021, (02) :43-54
[2]   数字经济的独特机制、理论挑战与发展启示——基于生产要素秩序演进和生产力进步的探讨 [J].
王静田 ;
付晓东 .
西部论坛, 2020, (06) :1-12
[4]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边界的决定:内外社会资本匹配的视角 [J].
徐礼伯 ;
沈坤荣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85-96
[5]  
交往批判理论[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2019
[6]  
数字经济中的劳工组织[M]. 商务印书馆 , 姚建华, 2019
[7]  
数字资本主义[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此本臣吾, 2019
[8]  
平台资本主义[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尼克·斯尔尼塞克, 2018
[9]  
数字劳工[M]. 商务印书馆 , 姚建华, 2018
[10]  
马克思归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