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及其内在逻辑——国家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9
作者
景维民
倪沙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治经济学;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5 ;
摘要
"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观点不同。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对生产关系的治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适应于经济基础;正确处理上层建筑治理与生产关系治理之间的关系是其本质要求;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匹配。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回顾与前瞻 [J].
薛澜 ;
张帆 ;
武沐瑶 .
公共管理学报, 2015, 12 (03) :1-12+155
[2]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J].
何自力 .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11) :23-26
[3]   社会生产关系特征论 [J].
杨欢进 ;
杨柳婧 .
河北学刊, 2014, 34 (04) :31-37
[4]   沿着民主法治的轨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J].
俞可平 .
求是, 2014, (08) :36-37
[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 [J].
莫纪宏 .
法学杂志, 2014, 35 (04) :21-28
[6]   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 [J].
丁志刚 .
学术界, 2014, (02) :65-72+307
[7]   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J].
何增科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 (01) :11-15
[8]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J].
徐湘林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 (05) :1-14
[9]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新探 [J].
刘国章 .
广西社会科学, 2007, (09) :45-50
[10]   关于生产关系优劣的判断标准 [J].
赵振华 .
科学社会主义, 2006, (02)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