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后幸存者心理恢复力初步探究——以1976年唐山地震为例

被引:24
作者
陈静
杨旭光
王静爱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幸存者; 心理恢复力; 唐山大地震; 灾后救助;
D O I
10.13577/j.jnd.2008.0115
中图分类号
B845.67 [灾害、事故、伤害与心理];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地震巨灾灾后幸存者如何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是灾后救助的重点。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对地震幸存者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结合个体的灾情背景与城市重建、生产生活恢复的过程,分析了地震巨灾幸存者灾后心理恢复力的影响因子。调查结果显示,灾害影响具备整体共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特点。通过分析实地调查数据,亲人伤亡程度、个体损伤情况、住房恢复状况是对灾民心理恢复力影响较大的3个因子。以家人平安为对照组,对家人轻伤、重伤和死亡3个研究组进行了比较;以自身安全者为对照组,对受压埋者和逃出建筑物者两个研究组进行了比较;以灾后6个月内搬进简易房为对照组,对六个月内尚未搬进简易房的研究组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家庭破裂、亲人失散会造成心理恢复极大的障碍,社会需要关怀失去亲人的灾民,尤其是孤儿;灾民消极态度与自身受伤程度明显正相关,随着身体的康复,灾民心理也能较快恢复;从地震棚搬入简易房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灾民的情绪稳定。对幸存者的灾后恢复研究有助于灾后救助和社会安定,为灾害管理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stdisaster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mong adult survivor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earthquake–tsunami.[J].Catherine So-kum Tang.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6, 5
[2]   60,000 disaster victims speak: Part I. An empirical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1981-2001 [J].
Norris, FH ;
Friedman, MJ ;
Watson, PJ ;
Byrne, CM ;
Diaz, E ;
Kaniasty, K .
PSYCHIATRY-INTERPERSON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2002, 65 (03) :207-239
[3]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风笑天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  
唐山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M].邹其嘉等著;.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5]   胎儿期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青少年心理状况 [J].
王学义 ;
王晶晶 ;
张本 ;
马文有 ;
江涛 ;
孙贺祥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06) :42-45
[6]   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 [J].
张本 ;
王学义 ;
孙贺祥 ;
马文有 ;
徐广明 ;
于振剑 ;
孟雪梅 ;
刘秀花 ;
刘晓芸 ;
李秀芝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1)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