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1年中国新型城市化空间格局与收敛性分析

被引:18
作者
马卫
白永平
张雍华
周鹏
牛宗斌
冯海红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熵值法; 空间格局; 收敛; 户籍制度;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02.009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根据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从经济、社会、生态、城乡和城市现代等方面,构建中国新型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份进行测评。同时,运用空间分析工具和计量模型,考察了中国新型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和收敛性。结果显示:1全国新型城市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整体水平差异较大。2在空间格局分析上,各省域新型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地域总体格局呈现三级梯度分布的趋势;新型城市化主要是靠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拉动的。3在收敛分析上,新型城市化存在显著的收敛性,应用合理空间模型(SEM)能加快收敛的时间。4在收敛检验方面,引入变量大大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程度,并且城镇人口比重最大。研究认为,要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甘肃新型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D].卢伟军.兰州商学院.2011, 05
[2]  
江西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袁翠仙.江西财经大学.2010, 02
[3]  
GIS空间关联模式发现.[M].马荣华; 蒲英霞; 马晓冬; 著.科学出版社.2007,
[4]   Growing locations: Industry location in a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
Martin, P ;
Ottaviano, GIP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9, 43 (02) :281-302
[5]   中国省际城镇化综合水平及其空间分异 [J].
陈忠暖 ;
高权 ;
王帅 .
经济地理, 2014, 34 (06) :54-59
[6]   江苏省县域经济集聚和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J].
牛品一 ;
陆玉麒 .
人文地理, 2013, 28 (01) :94-99
[7]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经济增长空间收敛性研究 [J].
张志斌 ;
刘向来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1) :18-23
[8]   基于“时空接近”的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和潜力研究——以呼包鄂榆经济区为例 [J].
陈博文 ;
白永平 ;
吴常艳 .
经济地理, 2013, 33 (01) :27-34
[9]   我国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及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李红波 ;
张小林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1, (06) :60-64
[10]   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研究 [J].
靳诚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11, 31 (11) :1329-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