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国农户贷款规模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6
作者
张正平
杨舒菡
机构
[1]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户贷款; 供需双方; 面板数据; 中介效应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3 [农业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201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能因为地区差异导致新的不公平。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不同地区农户贷款的获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通过哪些途径产生影响呢?为此,基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发展与农户贷款规模增长的关系,并通过引入中介效应模型分别从供给、需求和供需3个层面检验可能的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确是推动农户贷款规模扩大的力量;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和拓宽农户信息渠道的方式扩大对农户贷款的供给;农户贷款规模的增加还受到农村交通状况、经济状况、农户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农村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联姻”:影响、创新、挑战与趋势 [J].
王曙光 ;
杨北京 .
农村金融研究, 2017, (08) :19-24
[2]   “有为政府”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千村调查” [J].
粟芳 ;
方蕾 .
财经研究, 2016, 42 (12) :72-83
[3]   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号栋 ;
尹志超 .
金融研究, 2016, (07) :80-95
[5]   金融可得性与农村家庭创业——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卢亚娟 ;
张龙耀 ;
许玉韫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10) :89-99
[6]   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 [J].
杨德勇 ;
曾楠茜 ;
辛士波 .
中国金融, 2014, (18) :69-70
[7]   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 [J].
马九杰 ;
吴本健 .
农村金融研究, 2014, (08) :5-11
[8]   信息通讯技术、金融包容与经济增长 [J].
刘海二 .
金融论坛, 2014, 19 (08) :65-74
[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J].
周君 ;
周林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7) :14-17+23
[10]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