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

被引:32
作者
岳瑞锋 [1 ,2 ]
朱永杰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
能源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聚类分析; 排放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以能源碳排放的总量和份额为排放数量指标,以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为排放效率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域的能源碳排放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GDP标准下的经济强省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省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别。因此,我国较大比重的GDP和人口处在相对"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下。这对于我国实现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战略目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2]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 [J].
胡初枝 ;
黄贤金 ;
钟太洋 ;
谭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38-42
[3]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J].
查冬兰 ;
周德群 .
系统工程, 2007, (11) :65-71
[4]   中国CO集中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 [J].
白冰 ;
李小春 ;
刘延锋 ;
张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1) :2918-2923
[5]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J].
何建坤 ;
刘滨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40-743
[6]   钢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 [J].
杨晓东 ;
张玲 .
钢铁, 2003, (07) :65-69
[7]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J].
张仁健 ;
王明星 ;
郑循华 ;
李晶 ;
王跃思 ;
刘学义 ;
黎云 ;
王邦中 ;
陈振林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3) :321-327
[8]  
中国能源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魏一鸣等著, 2008
[9]  
中国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情景分析[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韦保仁,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