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与控制

被引:24
作者
何剑峰
许锐恒
余德文
彭国文
刘勇鹰
梁文佳
李灵辉
郭汝宁
方艳
张贤昌
郑惠贞
罗会明
林锦炎
机构
[1]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 传染病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1.9 [];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分析广东省 2 0 0 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流行特征 ,探讨其危险因素 ,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对策、依据与参考。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SARS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目前追溯到首例发病日期为 2 0 0 2年 11月 16日 ,家庭聚集发病 5例 ;2 0 0 3年 1月 2日 ,河源市为全国最早正式报告SARS病例的城市。至 2 0 0 3年 6月 15日止 ,广东省共有 15个地级市报告SARS病例 15 11例 ,全省报告发病率为 1 77/10万 ,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 5个城市 (佛山、广州、深圳、中山及江门 ) ,占病例总数的 95 97% ,广州市报告病例最多 ,占病例总数的 85 81% ;报告死亡数为 5 8例 ,报告死亡率为 0 0 7/10万 ,病死率为 3 84 %。发病高峰出现在 1月 2 8日至 2月 2 6日 (占病例总数的 5 0 6 9% ) ,单日发病例数最多的为 2月 8日 ,共 5 5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2 0~ 4 9岁 ) ,占 6 5 86 %。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有明显的医院和家庭聚集现象 ,医务人员的聚集性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9 38% ,家庭聚集性病例占 12 0 4 %。早期 135例无明确接触史的社区散发患者中 ,从事与动物相关职业者 11例 ,占 8 14 %。潜伏期为 1~ 12d ,中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6+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广东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卜新民主编;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   广东省13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J].
何剑峰 ;
彭国文 ;
郑慧贞 ;
罗会明 ;
粱文佳 ;
李灵辉 ;
郭汝宁 ;
邓卓晖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5) :17-19
[3]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 [J].
彭国文 ;
何剑峰 ;
林锦炎 ;
周端华 ;
余德文 ;
梁文佳 ;
李灵辉 ;
郭汝宁 ;
罗会明 ;
许锐恒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5) :20-22
[4]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效果的初步研究 [J].
王鸣 ;
杜琳 ;
周端华 ;
狄飚 ;
刘于飞 ;
秦鹏哲 ;
吴新伟 ;
陈小霜 ;
邱季春 ;
李泽荣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5) :23-27
[5]   21世纪新发传染病——非典型肺炎 [J].
许锐恒 ;
余德文 ;
邓卓晖 .
医学与哲学, 2003, (05)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