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

被引:63
作者
焦菊英
马祥华
白文娟
焦峰
温仲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陕西杨凌,陕西杨凌,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植物群落排序; 土壤因子; 对应分析;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进行了植物群落排序和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在40 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依次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为优势种的群落,4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表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递进性。4个植物群落的土壤特性有明显的差异,对于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和0- 5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群落1的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较高;群落2的全氮、速效氮含量较高;群落3的全磷和200-50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较高;群落4的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全磷、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和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显著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要加速退耕地植被恢复和有效防止土壤流失,人工引种补播适宜物种和施肥值得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的变化 [J].
来璐 ;
郝明德 ;
彭令发 ;
张振明 .
土壤, 2003, (05) :413-418
[2]   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J].
郭忠升 ;
邵明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5) :522-528
[3]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评价 [J].
许明祥 ;
刘国彬 ;
卜崇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1367-1371
[4]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J].
穆兴民 ;
徐学选 ;
王文龙 ;
温仲明 ;
杜峰 .
土壤学报, 2003, (02) :210-217
[5]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脆弱农业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以安塞县为例 [J].
高旺盛 ;
董孝斌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82-188
[6]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科学检讨和建议 [J].
张信宝 .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01) :21+36-21+36
[7]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分析 [J].
王志强 ;
刘宝元 ;
海春兴 ;
付金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4) :53-58
[8]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J].
王军 ;
傅伯杰 ;
邱扬 ;
陈利顶 ;
余莉 .
生态学报, 2002, (08) :1173-1178
[9]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许明祥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1) :1-5
[10]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植被的排序 [J].
关文彬 ;
曾德慧 ;
范志平 ;
姜凤岐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5) :687-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