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形式主义的政治哲学之维

被引:4
作者
王银娥
机构
[1] 西安文理学院
关键词
形式主义; 脱离实际; 社会危害; 政治哲学; 宗旨意识; 官德意识; 求真务实;
D O I
10.13411/j.cnki.sxsx.2017.02.016
中图分类号
D0 [政治学、政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形式主义是一种重形式轻内容、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背离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重阻碍了党和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公共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公共资源浪费。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一些领导主体的党性德性缺失、权力滥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此,应强化领导主体的宗旨意识和官德意识,倡导"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内容,使形式与内容辩证统一。要彻底克服形式主义,还需从体制机制构建上着手,使"求真务实"的制度安排成为克服形式主义的根本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力戒形式主义 狠抓监督落实 [J].
易春阳 .
人民之友, 2014, (06) :50-51
[3]  
习近平: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J]. 紫光阁. 2014(06)
[4]   形式主义为啥畅行无阻? [J].
高明义 .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3, (10) :1-1
[5]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表现种种及危害 [J].
刘孟君 .
紫光阁, 2001, (12) :30-30
[6]   形式主义的“等同”论 [J].
孔昭有 .
紫光阁, 2001, (04) :33-33
[7]   现代知性思维向辩证思维的“复归”——关于知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再思考 [J].
陈志良 ;
杨耕 .
求是学刊, 2000, (04) :23-31
[8]   论形式主义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J].
王蒙 .
唐都学刊, 1996, (02) :24-26
[9]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3
[10]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卢梭(J·J·Rousseu),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