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足迹及农业用水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68
作者
黄晶 [1 ]
宋振伟 [2 ]
陈阜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农业用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评价了1990—2005年北京市水足迹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水足迹从1990年的81.5亿m3上升至2005年的168.6亿m3,人均水足迹由750.1m3上升为1096.0m3;(2)北京市水资源匮乏度不断升高,1995年以来水资源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水资源依赖度越来越高;(3)农业部门用水量在本地用水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为55.1%,虚拟水净输入量在虚拟水净输入总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达到89.1%;(4)高耗水型作物产品生产用水比例升高加大了农业用水压力,动物产品生产用水量呈增加趋势,2001—2005年动物产品生产引入的虚拟水占到其虚拟水总量的81.3%。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通过农业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业部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6546 / 65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变化格局 [J].
孙才志 ;
刘玉玉 ;
陈丽新 ;
张蕾 .
生态学报, 2010, 30 (05) :1312-1321
[2]   北京市近20年农业用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J].
黄晶 ;
宋振伟 ;
陈阜 ;
张海林 ;
孔箐锌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4 (05) :103-108
[3]   虚拟水战略下的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J].
任大朋 ;
刘培斌 ;
李会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S1) (S1) :11-16
[4]   城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J].
邓晓军 ;
谢世友 ;
王李云 ;
黄岩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 (01) :62-68
[5]   北京都市农业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春玉米一熟制 [J].
赵华甫 ;
张凤荣 ;
李佳 ;
唐衡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2) :469-474
[6]   北京农业虚拟水结构变化及贸易研究 [J].
王红瑞 ;
王岩 ;
王军红 ;
董艳艳 ;
韩兆兴 .
环境科学, 2007, (12) :2877-2884
[7]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王新华 ;
尚海洋 .
生态学报, 2006, (10) :3358-3365
[8]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J].
王新华 ;
徐中民 ;
龙爱华 .
冰川冻土, 2005, (05) :774-780
[9]   产品贸易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J].
倪红珍 ;
王浩 ;
汪党献 ;
张庆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582-589
[10]   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3, (06) :6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