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梯度发展模式下经济效率的增进——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

被引:58
作者
吕冰洋 [1 ]
余丹林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美国蒙特克莱尔大学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地球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经济效率; 发展模式; 空间计量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特有的梯度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空间相关性。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历程,利用空间计量技术,对区域间经济效率提高的路径、源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经济效率提高有三种路径,即微观技术效率提高、宏观经济运行效率提高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它们分别来自针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环境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区域间经济效率提高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资本结构改善、政府生产性支出扩大和以产品市场发育、非国有经济发展为代表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可有效地推动经济效率提高,而投资过快增长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对经济效率提高产生抑制作用,教育水平、要素市场发育对经济效率提高的影响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2+205 +205-20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前沿生产函数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 [J].
于君博 .
中国软科学, 2006, (11) :50-59
[2]   转型期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多视角分析 [J].
卢现祥 ;
朱巧玲 .
财贸经济, 2006, (10) :69-76+97
[3]   中国工业的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1985—2003 [J].
陈勇 ;
唐朱昌 .
经济研究, 2006, (09) :50-61
[5]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
[6]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7]   区域经济增长与FDI技术溢出: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J].
赵奇伟 ;
张诚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3) :111-120
[8]   中国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结构及政府教育投入 [J].
廖楚晖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1) :23-33+205
[9]   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 [J].
赵志耘 ;
吕冰洋 .
经济研究, 2005, (11) :46-56
[10]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J].
林毅夫 ;
李志赟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91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