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的决定:一个制度解释框架

被引:28
作者
杨十二
李尚蒲
机构
[1] 华南农业经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债务; 融资平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5 [国家公债、债券、外债];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本文以财政分权为切入点,构建一个决定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解释框架。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的依赖;政治集权激励了地方政府官员举债发展经济,并形成和固化了地方经济增长,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依赖政府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官员任期制使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可见,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具有大规模举债的内在激励,同时,投资导向的经济刺激政策、银行赋予地方政府较高的信用评级以及地方政府举债的制度创新,加速了地方政府负债规模的攀升。促使地方政府债务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如下:改变目前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不对等的财政分权格局;转变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官员考评机制;对银行向地方政府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并且实行更加谨慎的审查和贷款原则;开辟地方政府合法举债的渠道,控制规模;建立规范、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公开接收社会监督。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财政赤字观和我国政府债务的分析 [J].
李翀 .
学术研究, 2012, (01) :59-65
[2]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J].
龚强 ;
王俊 ;
贾珅 .
经济研究, 2011, 46 (07) :144-156
[3]   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J].
赵云旗 .
经济研究参考, 2011, (38) :2-22
[4]  
贾康:解决地方举债的治本之策[J]. 中国改革. 2009(12)
[5]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6]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J].
张军 ;
高远 ;
傅勇 ;
张弘 .
经济研究, 2007, (03) :4-19
[7]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 [J].
王永钦 ;
张晏 ;
章元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7, (01) :4-16
[8]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M]. 格致出版社 , 杨志勇,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