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分析与公共政策制定——以“自行车难题”为例

被引:6
作者
强舸 [1 ]
唐睿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反事实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 “自行车难题”; 非意愿后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尝试将反事实分析法引入公共政策制定,用于预先评估某项公共政策可能引发的预期效果和非意愿后果。选取城市治理中的"自行车难题"为案例,探讨反事实分析法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和分析过程。现有研究认为,惩罚成本过低是导致"自行车难题"的主因,因而提高惩罚的治理政策就能解决"自行车难题"。本文采用犯罪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反事实分析,系统地考察惩罚严厉的治理政策的社会效果,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惩罚严厉的治理政策仅考虑了单一的盗窃成本与收益,但实际上犯罪者的行为选择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严厉的惩罚政策不但不能解决治理问题,并有可能导致社会治安恶化的非意愿后果。单一政策目标和复杂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公共治理中广泛存在的问题,而在政策制定中引入反事实分析则是避免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123 +123-1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J].
章元 ;
刘时菁 ;
刘亮 .
经济研究, 2011, 46 (02) :59-72
[2]   当前自行车盗窃活动的现状与治理 [J].
余达红 .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2) :84-87
[3]   海淀区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调查及对策 [J].
于连伟 .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 2007, (04) :30-32
[4]   建自行车购销实名制是隔靴搔痒 [J].
魏文彪 .
政府法制, 2007, (10) :35-35
[5]   公共治理的“自行车难题”——政府规制中的信息、风险与价格要素分析 [J].
刘圣中 .
公共管理学报, 2006, (04) :70-75+110
[6]   自行车黑市交易的经济学分析 [J].
张卫航 .
商业研究 , 2003, (12) :127-128
[7]   对盗窃自行车、助动车犯罪及其防控的经济分析 [J].
裘泽群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38-41
[8]  
关于自行车被盗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潘永祯.北京警院学报.1997, 02
[9]  
论犯罪与刑罚.[M].(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黄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10]  
国家的视角.[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