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改革研究

被引:25
作者
贺建清
机构
[1] 宜春学院经管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资产证券化;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D O I
10.16529/j.cnki.11-4613/f.2013.03.011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从运行模式、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风险传递等方面对中美影子银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影子银行基本上还没进入资产证券化领域,金融工具简单、杠杆率低,但中国影子银行本身隐藏了巨大的风险,给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信用创造功能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高利率扭曲了资金价格,危及实体经济。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范围,加强"一行三会"的相互协作、引入功能监管,提高其信息披露透明度,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框架,强化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49 +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 [J].
李建军 ;
田光宁 .
宏观经济研究, 2011, (08) :24-28
[2]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J].
周莉萍 .
金融评论, 2011, 3 (04) :37-53+124
[3]   美国的影子银行系统 [J].
刘俊山 .
中国货币市场, 2011, (07) :42-47
[4]   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 [J].
李东卫 .
中国科技投资, 2011, (02) :66-68
[5]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 [J].
龚明华 ;
张晓朴 ;
文竹 .
中国金融, 2011, (03) :41-44
[6]   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 [J].
袁增霆 .
中国金融, 2011, (01) :81-82
[7]   金融体系的变革与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J].
肖崎 .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08) :53-58
[8]   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 [J].
易宪容 ;
王国刚 .
金融研究, 2010, (05) :41-57
[9]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 [J].
杜亚斌 ;
顾海宁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25 (01) :82-87
[10]   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 [J].
巴曙松 .
中国金融, 2009, (14)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