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被引:109
作者
杨仲元 [1 ,2 ]
卢松 [1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加权平均时间距离; 旅游空间结构;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07.00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交通优势度模型,选取2001年、2005年以及2009年等3个时间截点,运用交通优势度等分析方法研究皖南旅游区交通优势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交通改善对皖南旅游区空间结构的变化影响。结果发现皖南旅游区交通优势水平逐渐提高,交通发展重心逐渐向南转移,交通格局由"单极"逐渐向"双极"形态转变;在交通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旅游地空间格局逐渐优化,景区间通达时间逐渐缩短,客源市场结构也相应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 [J].
陈浩 ;
陆林 ;
郑嬗婷 .
地理学报, 2011, 66 (10) :1427-1437
[3]   旅游流空间模式基本理论:问题分析及其展望 [J].
钟士恩 ;
张捷 ;
韩国圣 ;
王岚 ;
张宏磊 .
人文地理, 2010, 25 (02) :31-36
[4]   旅游交通研究进展及启示 [J].
卢松 .
热带地理, 2009, 29 (04) :394-399
[5]   基于不同指标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J].
刘俊 ;
陆玉麒 ;
孟德友 .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 (02) :78-82
[6]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地理学报, 2008, (08) :787-798
[7]   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分析 [J].
刘法建 ;
章锦河 ;
陈冬冬 .
旅游学刊, 2007, (12) :66-70
[8]   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 [J].
吴跃东 ;
向钒 ;
常丹燕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06) :85-87
[9]   黄山市交通网络优化及区域旅游效应分析 [J].
魏鸿雁 ;
章锦河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04) :316-319
[10]   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J].
章锦河 ;
张捷 ;
刘泽华 .
地理科学, 2005, (02) :24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