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严”义疏:理论溯源、规范实践与本土化建构

被引:15
作者
王进文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的尊严; 人的形象; 理性; 法治国; 交往行为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晚近以来,人的尊严被视为宪法的最高价值和根本原则,许多国家将其纳入宪法予以保障,但中文语境缺乏对其全面性与基础性的讨论。本文首先从人的尊严的思想脉络入手,对其从道德哲学转化为宪法基础原则的历程作出巡礼,指陈其与法律上人的形象变迁之关系;其次,就康德关于人的尊严的定义与具体内涵作出分析,通过探讨其与法治国、民主与宪法本质之间的关系,证成其为何成为宪法的最高价值;再次,依托相关立法最为典型的德国《基本法》,从规范意义上对人的尊严之内涵、性质等作出辨析,论证将其作为建构性实践原则的合理性与优越性;最后,秉持康德的理性观念,思考人的尊严之本土化,主张尊重多元价值,以交互主体性勾画出全新的基于共同体而来的宪法上人的形象,建构起基于交往理性的对话平台;以宪法基本精神为指导,经由基本权利之落实和个案之司法实践来界定与拓展人的尊严意涵,并建议将人的尊严明文入宪,构筑人的尊严保护的宪法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21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人的尊严的法律属性辨析 [J].
胡玉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5) :101-119+206
[2]   理解当今中国文化世代交替的挑战 [J].
罗小朋 .
文化纵横, 2016, (01) :67-76
[3]   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 [J].
王旭 .
法学研究, 2016, 38 (01) :37-55
[4]   康德论人之尊严与国家尊严 [J].
张龑 .
浙江社会科学, 2014, (08) :54-62+156
[5]   人之尊严的理念与制度化 [J].
王晖 .
中国法学, 2014, (04) :103-118
[6]   中国近代法制的世俗理性主义 [J].
许章润 .
清华法学, 2013, (06) :61-90
[7]  
德国“社会国”思想的内涵、流变及其启示[J]. 张放.经典中的法理. 2013(01)
[8]   宪法“人格尊严”条款的规范地位之辨 [J].
郑贤君 .
中国法学, 2012, (02) :79-89
[9]   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 [J].
高慧铭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5 (01) :49-52
[10]   限制的限制:德国基本权利限制模式的内在机理 [J].
赵宏 .
法学家, 2011, (02) :152-16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