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

被引:229
作者
鲁洁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应然; 应然性; 实然性; 向度; 实然; 教育对象; 人性假设;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8.04.001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正> 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为此,任何教育理论,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它都必然要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自觉地建构一种教育理论,它也必然要伴随着对人性作出某种探索和假设。在这里,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实践性所作出的实然与应然两重性的人性假设,权作一家之言,就教于同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 [J].
何中华 .
哲学研究, 1993, (09) :29-36+48
[2]  
发展性教学问题.[M].[苏]В.В.Давыдов著;王义高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绝望与信心.[M].(德)豪克(Hocke;GutstavRene)著;李永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德)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著;陈泽环;沈国庆译;.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5]  
哲学人类学.[M].(德)兰德曼(Landmann;M.)著;阎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6]  
存在主义哲学.[M].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组编;.商务印书馆.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