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CO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93
作者
刘燕华 [1 ]
葛全胜 [2 ]
何凡能 [2 ]
程邦波 [2 ]
机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CO2减排; 能源结构; 产能转移; 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在分析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形势和我国面临的CO2减排压力后,综合国家发展规划与国内外科技研发进展,提出应对持续增加的国际CO2减排压力的八条途径。其中,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全民节能减排、增大陆海碳汇、重视产能转移等国内途径,在实现现有国家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可在2005-2020年累计减排507.3亿吨CO2,以实际贡献回应国际压力;同时,通过参与科学讨论、增大排放份额等国际途径,以减轻国际压力,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回旋空间。从根本上看,应对国际CO2减排压力还要走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75 / 6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单位GDP能耗的分解模型及其分析 [J].
丁乐群 ;
翟绘景 ;
何青 ;
黄萍力 .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7, (03) :146-153
[2]   单位Gop能耗与节能降耗 [J].
白泉 ;
戴彦德 .
世界环境, 2007, (03) :17-21
[3]   我国减缓碳排放的近期形势与远期趋势分析 [J].
何建坤 ;
刘滨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153-157
[4]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概况、展望与建议 [J].
胡敦欣 .
科学中国人, 2005, (11) :23-25
[5]   中国能源状况与发展对策 [J].
苑中显 .
中国冶金, 2005, (05) :7-9+20
[6]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J].
何建坤 ;
刘滨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40-743
[7]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J]. 钱杰,俞立中.上海环境科学. 2003(11)
[8]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J]. 钱杰,俞立中.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1)
[9]   未来5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预测 [J].
李善同 ;
侯永志 ;
翟凡 .
经济研究参考, 2003, (02) :51-60
[10]   《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 [J].
王伟中 ;
陈滨 ;
鲁传一 ;
吴宗鑫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6)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