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被引:18
作者
朱东波
任力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金融化; 资本循环; 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7.12.009
中图分类号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305 ; 1201 ; 020204 ;
摘要
"金融化"是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已有研究对金融化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存在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及其本质有待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对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为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循环运动的视角,在分析金融与金融化基础上,论述了金融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构建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1)"适度金融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化"则导致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的约束,并挤压实体经济;(2)经济金融化既是缓解生产过剩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导致更大规模、更加剧烈与破坏性更强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提出大力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控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金融化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J].
陈享光 ;
郭祎 .
学习与探索, 2016, (12) :94-103+176
[2]   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走向:阶级分析的视角 [J].
朱安东 ;
蔡万焕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 (01) :123-130
[3]   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 [J].
杨继国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6) :106-114
[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J].
吴宣恭 .
经济学动态, 2009, (01) :50-55
[5]   新自由主义与第二个金融霸权时期 [J].
热拉尔迪蒙 ;
多米尼克莱维 ;
丁为民 ;
王熙 .
国外理论动态, 2005, (10) :30-36
[6]   马克思经济学“辩证均衡”理论体系初探 [J].
杨继国 .
当代经济研究, 2005, (07) :32-36
[7]  
回归本源 强实抑虚[N]. 才道.经济日报. 2017 (005)
[8]  
Bridging the critical divide: global finance, financialisation and contemporary capitalism[J] . Johnna Montgomerie.Contemporary Politics . 2008 (3)
[9]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7-06/doc-ifyhweua410300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