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

被引:31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机构
[1]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距; 方向距离函数; Global 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方差分解;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8.06.004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地区之间的竞争将发展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更多体现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本文在运用全局(global)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组成,首次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成因的双角度分解模型,并应用于中国200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差距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9.19%,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57.66%、73.33%、81.73%和144.64%;基于要素角度,污染治理生产率的差距是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4.28%,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63.96%、64.94%、59.10%和57.88%;通过进一步细分要素可知,劳动投入生产率的差距不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作用最大,而且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影响占据绝对地位,贡献率为19.27%、19.02%和19.65%,驱动中西部地区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工业废气治理生产率,贡献率为20.24%、20.74%。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纳入气候要素的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空分布分析 [J].
汪言在 ;
刘大伟 .
地理科学, 2017, 37 (12) :1942-1952
[2]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申俊喜 ;
杨若霞 .
财贸研究, 2017, 28 (11) :24-33
[3]   碳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J].
谌莹 ;
张捷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08) :47-63
[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 [J].
李兰冰 ;
刘秉镰 .
经济研究, 2015, 50 (08) :58-72
[6]   中国分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研究 [J].
汪锋 ;
解晋 .
中国人口科学, 2015, (02) :53-62+127
[7]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与来源分解 [J].
朱承亮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6) :36-54
[8]   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要素投入、生产率与环境消耗 [J].
刘瑞翔 .
世界经济, 2013, 36 (10) :123-141
[9]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斌 ;
彭星 ;
欧阳铭珂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4) :56-68
[10]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 [J].
刘瑞翔 ;
安同良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