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初探

被引:55
作者
苏维瀚
张秋彭
沈济
殷兴军
宋文质
李三民
路洪荣
罗超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颗粒物浓度; 硫酸根; 北京; 初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1年秋冬两季在北京地区十一个监测点进行了两次大气污染状况测量,每次各约十天,取得了SO4-、总颗粒物、SO2、0.3—10微米颗粒物密度、大气能见度等数据.讨论了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指出北京地区在10年内(1970—1979)平均大气能见度降低6—10公里,在采暖期低于4公里的能见度出现几率增加了10倍.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根、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和<10微米颗粒物密度的增加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其中硫酸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较为突出,而且在大气中硫酸盐与水汽作用发生潮解,其协同效应更为显著. 本文指出,燃煤量增加、大气污染严重和气象条件等可能是1977年12月连续发生三天大气能见度严重降低的原因.在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建议改善能源结构、改用型煤、制订污染物的控制指标、最高指标和警报指标,以保持较好的大气能见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天津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和气溶胶硫酸盐的研究 [J].
苏维瀚 ;
沈济 ;
张秋彭 ;
殷兴军 ;
宋文质 ;
路洪荣 ;
刘静宜 ;
袁纪文 ;
郑学海 ;
沈士珍 .
环境科学学报, 1982, (04) :32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