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制作进展

被引:7
作者
李泓
机构
[1] 第一军区大学中医系
关键词
脑缺血,疾病模型,动物;
D O I
10.19378/j.issn.1003-9783.1995.01.019
中图分类号
R743.31 [短暂性脑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概述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往学者选用不同动物进行研究,如狗、猫、兔、猴、猿、狒狒等,近年逐渐重视以鼠作为动物实验对象,尤其是脑血管系统缺乏Willis环结构的蒙古种沙土鼠,用其制作的迟发性神经无坏死(DND)模型具有迟发性、同步性、单一性、适用性等特点,适于临床脑缺血及抗缺血药物的药效及药理学机制的研究。为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建立了多种类型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包括①,机械闭塞动物脑动脉法:a.弥散性完全性脑缺血;b.弥漫性不完全性脑缺血;c.局部脑缺血。②先化学诱导法;③气囊栓塞法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兔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对脑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张曙,刘鸿源,杨德祖,黄澍,金忠民,罗益生,毕好生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4, (01) :31-33+61
[2]   狗脑梗塞模型的改进与确立(摘要) [J].
姜冰 ;
王茂山 ;
王亮 ;
姚兴发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3, (06) :57-57
[3]   尿激酶动脉内灌注治疗大鼠脑栓塞的实验研究 [J].
谌国莹 ;
刘凤春 ;
索敬贤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3, (04) :25-26+65
[4]   兔脑缺血灶内移植神经元递质含量定量观察(摘要) [J].
姜智南 ;
张天锡 ;
赵卫国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3, (02) :62-63
[5]   局部脑血栓形成对各器官血流量及脑Na+、k+、Ca++、水含量的影响 [J].
李树清 ;
赵文洁 ;
杨琼英 ;
杨庆周 ;
后嘉麟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2, (03) :332-332
[6]   猫不同脑供血动脉阻断的实验研究 [J].
漆松涛 ;
朱诚 ;
刘泉开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2, (01) :51-53+80
[7]   鼠脑缺血后软脑膜微循环变化的实验研究——闭合骨窗动物模型的制作 [J].
王任直 ;
森井诚二 ;
矢田贤三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2, (01) :48-50+80
[8]   兔MCAo型局灶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J].
赵卫国 ;
张天锡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0, (03) :143-145
[9]   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初探 [J].
赵卫东 ;
王子灿 ;
李麟仙 ;
周凤鸣 .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87, (02) :5-14
[10]   实验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模型的建立 [J].
臧人和 ;
刘文耀 ;
雪来提 ;
陈朝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87, (02) :35-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