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报告(2015-2016)

被引:24
作者
CEES研究团队
程虹 [1 ,2 ]
都阳 [3 ]
李宏彬 [4 ]
Albert Park [5 ]
罗连发 [6 ]
李丹丹 [6 ]
李唐 [6 ]
余凡 [6 ]
余红伟 [6 ]
胡德状 [6 ]
于泽洋 [5 ]
机构
[1]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2] 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4] 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
[5] 香港科技大学新兴市场研究所
[6]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上升; 企业应对方法; 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
D O I
10.13948/j.cnki.hgzlyj.2017.06.001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406.72 [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205 ; 0202 ;
摘要
为了解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斯坦福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2015-2016年开展了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CEES调查采用了国际水平的随机抽样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回收了1208家企业和11136名员工的有效问卷。CEES调查了丰富的企业与劳动力的指标,从而有可能更为全面地描绘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真实图景: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背景下,企业盈利水平较低,2015年平均利润率为3.3%,利润率的中位数为2.4%,但企业间利润率差异较大,75分位的利润率是中位数的近3倍;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2014—2015年增长率为5%-8%,而新员工的工资增长率为14.5%。虽然劳动力工资在增长,但其在总成本中的比重2013—2015年一直稳定在17%-18%之间,因而企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对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正在进行机器换人,有8%的企业使用了机器人,44%的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设备,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投资和研发增长乏力的问题;企业注重改善管理,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管理得分为0.54,较美国制造业企业低16%;企业还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一次检验不合格率从2014年的2.2%下降为2015年的1.6%,而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重则从2013年的7.7%,稳步提升至2015年的9%;企业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2015年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仅占13.3%,进口中间品的价值仅占全部投入品价值的3.7%。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The End of Cheap Chinese Labor. Hongbin Li,Lei Li,Binzhen Wu,Yanyan Xiong.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2012
[2]  
What Drives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 Bloom,Nicholas,et al. . 2016
[3]  
"Putting tasks to the test:Human capital,job tasks and wages". Autor,D.H,M.J.Handel.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