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被引:4
作者
:
刘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慧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禄松
机构
:
[1]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
:
国际贸易问题
|
2014年
/ 08期
基金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
出口技术复杂度;
赶超;
能源效率;
门槛效应模型;
D O I
:
10.13510/j.cnki.jit.2014.08.003
中图分类号
:
F746 [世界进出口贸易概况];
F416.2 [能源工业、动力工业];
学科分类号
:
020206 ;
1202 ;
020202 ;
020205 ;
0202 ;
摘要
:
本文在构建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新型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测度了150个经济体1997-2011年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系数,进而运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揭示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具有显著的"逆水行舟"特征,赶超并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专有策略";其次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出口技术复杂度适度赶超能够有效地改进一国的能源效率,过高和过低的赶超均不利于能源效率改进,跨越"极限门槛"型赶超是中印高出口技术复杂度与低能源效率并存的根本原因;最后高等教育对能源效率改进具有显著的边际递减特征,经济增长能有效地促进一国能源效率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日本后工业化时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佟新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佟新华
.
现代日本经济,
2013,
(06)
:86
-93
[2]
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视角的非线性检验
[J].
陈晓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陈晓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慧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11)
:1650
-1661
[3]
中国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先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慧
.
管理世界,
2011,
(03)
:44
-57
[4]
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
[J].
杨汝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
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
杨汝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洋
.
经济研究,
2008,
(08)
:29
-41+64
[5]
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 Dani Rodrik.China & World Economy. 2006(05)
←
1
→
共 5 条
[1]
日本后工业化时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佟新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佟新华
.
现代日本经济,
2013,
(06)
:86
-93
[2]
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视角的非线性检验
[J].
陈晓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陈晓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慧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11)
:1650
-1661
[3]
中国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先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慧
.
管理世界,
2011,
(03)
:44
-57
[4]
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
[J].
杨汝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
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
杨汝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洋
.
经济研究,
2008,
(08)
:29
-41+64
[5]
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 Dani Rodrik.China & World Economy. 2006(0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