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的致因分析——基于贫困代际传递论与贫困陷阱论比较

被引:11
作者
甘露
机构
[1] 安顺学院马列部
关键词
西部欠发达地区; 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陷阱; 代际外部性;
D O I
10.16154/j.cnki.cn22-1025/c.2010.02.026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目前,我国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扶贫政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呈弱化之势,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不同的致贫因子采取合适的减贫政策。事实上,所有的致贫因子大体上都可以归类于贫困代际传递和贫困陷阱两种致贫模式,深刻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异同,厘清这两种模式的致贫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反贫困战略以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长期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和理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理论研究 [J].
韩燕燕 ;
祁永寿 ;
赵常丽 ;
赵丽群 .
青海民族研究, 2007, (01) :135-138
[2]   我国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特征 [J].
李晓明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 (06) :155-157
[3]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阿马蒂亚·森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J].
王艳萍 ;
李绚 .
经济经纬, 2005, (05) :16-19
[4]   论代际外部性与可持续发展 [J].
赵时亮 ;
高海燕 ;
谭琳 .
南开学报, 2003, (04) :41-47
[5]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英)A.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