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化行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演化博弈框架

被引:28
作者
鲁春义 [1 ,2 ]
丁晓钦 [3 ]
机构
[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金融化; 演化博弈; 政治经济学; 分利技术; 演化稳定策略;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6.07.005
中图分类号
F832.5 [金融市场];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金融化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金融化的本质在于资本积累演变为资本脱离剩余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而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增殖的过程,进而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主体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非金融主体与金融主体之间从普通经济关系到金融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主体之间的动态关系演变表现为非金融企业主要通过金融活动获取利润,金融企业则关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并将普通家庭纳入其体系使之成为新的利润源泉,而普通家庭则被迫接受强势经济主体的二次分利,这些关系的变化将导致一国经济的金融化乃至金融危机。(2)经济发展状态取决于金融主体与非金融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非金融主体行为起主导性作用。在既定假设下,当非金融主体仅通过其资源保护行为影响金融主体的分利技术时,既可以促使一国经济走向新的稳定状态也可促使其走向崩溃;当非金融主体通过其资源保护行为和分利技术影响金融主体的分利技术时,经济可以实现演化稳定状态。(3)经济主体的金融化行为有三个层面的影响:一是经济主体的金融化行为促进经济主体自身在短期内实现高额资本积累;二是金融主体的分利行为与非金融主体的生产行为经常呈现对立的经济关系并容易被激化;三是没有政府介入的自由市场必然导致矛盾激化而陷入危机。因此,深入理解经济金融化问题的本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对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2+74 +7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是如何发生的?——解释金融化转型机制的四种研究视角 [J].
马慎萧 .
教学与研究, 2016, (03) :71-79
[2]   垄断、金融化与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J].
鲁春义 .
管理评论, 2014, 26 (11) :48-56
[3]  
金融化了的资本主义:危机和金融掠夺.[J].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李安;.政治经济学评论.2009, 00
[4]  
金融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透视.[D].肖斌.西南财经大学.2013, 01
[5]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6]  
金融资本.[M].[德]希法亭(Hilferding;Rudolf) 著;福民等 译.商务印书馆.1994,
[7]   Maximizing shareholder value: a new ideology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J].
Lazonick, W ;
O'Sullivan, M .
ECONOMY AND SOCIETY, 2000, 29 (01) :13-35
[8]  
Marx as a Social Economist: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J].E. K. Hunt.Review of Social Economy.197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