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观点综述

被引:15
作者
周耀东
机构
[1] 复旦大学
关键词
结构趋同; 地区产业; 产业结构高度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正> 工业化初、中期,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国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但是中国似乎提出了一个“悻论”——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持续的地区产业趋同化。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将近年来理论界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 大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表现为三个层次。(1)根据产业“相似系数法”模型得出结论,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与工业结构相似度高;①(2)根据区位商与专业化系数指标分析,各省(市)区专业化系数普遍下降,工业结构之间也存在明显的重复和同构;叭3)根据主要产品的地区分布,推论出省(市)区之间的主要产品分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结构调整 [J].
洪银兴 .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8) :10-14
[2]   振兴支柱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跨世纪的战略任务 [J].
周叔莲 ;
吕政 ;
卢世琛 .
管理世界, 1997, (04) :76-83+75
[3]   人口增长效应理论:一个新的假说 [J].
穆光宗 .
经济研究, 1997, (06) :49-56
[4]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成因剖析 [J].
姜作培 .
真理的追求, 1997, (05) :22-27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四大问题 [J].
卢现祥 .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43-46
[6]   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的重建 [J].
韦伟 .
经济研究, 1993, (09) :32-37
[7]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非体制性制约及其启示 [J].
何大安 .
经济研究, 1992, (07) :50-55
[8]  
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石磊著, 1996
[9]  
迈向空间一体化[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杨开忠著, 1993
[10]  
分工与交易[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盛洪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