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论考察——“国家—社会”理论是否适用

被引:10
作者
陈方南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国家—社会”研究范式; 乡村治理模式; 农村政治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三农"问题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乡村治理问题。从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历史变迁的本土视角可以发现:从实践角度看,我国乡村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政权的把度下进行的,但是,由此将国家权力的下渗设定为国家政权的单一化判断是不科学的。过分强调国家对社会的单向影响,忽略了社会对国家的反向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讨价还价的过程及其正向效应。另外,如果仅将基层组织力量作为社会变迁的源动力又无法从国际领域找到经验证据。因此,"国家—社会"分析范式提供了探究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互动的分析理路与方法论导向,是研究我国乡村治理问题的方法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2]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吴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4]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夏建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徐勇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三联书店.1985,
[7]   乡镇改革与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体制的构建 [J].
吴理财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 (01) :30-34
[8]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 [J].
徐勇 .
学习与探索, 2006, (06) :50-58
[9]   传统乡村治理的历史视阈: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力量的对垒 [J].
陈洪生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