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中国地方试验——背景、模式、挑战与突破

被引:70
作者
汪晖 [1 ]
王兰兰 [2 ]
陶然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
[2] 中央财经大学
[3] 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转移; 用地指标计划管理; 社会和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在中国,土地发展权转移(TDR)在近1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实践中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但与美国等土地私有制国家相比,中国的TDR不是建立在个人对土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之上,而是地方政府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为突破土地指标管理模式对工业化、城市化中建设用地供应约束而采取的应对性方案;从操作模式上看,与西方土地发展权转移中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补偿不同,中国各个地区的土地发展权转移本质上还是在行政区域内由地方政府主导进行的,虽然从推进速度上比较高效,但也可能带来收入分配乃至社会和谐方面的一系列后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19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浙江模式”——制度起源、操作模式及其重要含义 [J].
汪晖 ;
陶然 .
管理世界, 2009, (08) :39-52
[2]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 [J].
陶然 ;
陆曦 ;
苏福兵 ;
汪晖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21-33
[3]   加大土地整理开发力度 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J].
王松林 .
浙江国土资源, 2005, (10) :8-10
[4]   浙江省基本农田易地有偿代保制度个案分析 [J].
谭峻 ;
戴银萍 ;
高伟 .
管理世界, 2004, (03) :105-111
[5]  
From Land marks to Landscapes: A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s in the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J] . Robert A. Johnston,Mary E. Madis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