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

被引:60
作者
高爽 [1 ,2 ]
魏也华 [3 ]
陈雯 [1 ]
赵海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犹他大学地理系及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院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核密度函数; 水污染; 制造业; 空间自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制造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效应。论文拟以无锡市区为例,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进行评价,按照河流自然综合特征划分的环境单元进行污染物分布格局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污染企业分布密度—COD排放量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制造业与河道污染物分布格局的定量关系,揭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性。模型分析表明:无锡市区的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向郊区和环境非敏感区集聚的趋势,污染强度以主要运河为轴线向两翼地区逐渐衰减,二者空间格局的关联性存在行业差异性,污染物分布与纺织、石油化工业以及冶金业集聚和扩散格局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显著,而与食品制造业和造纸印刷业的空间关联性则不显著。论文进一步根据产业集聚与污染格局的空间关联模式,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集聚—高污染、低集聚—低污染、低集聚—高污染、高集聚—低污染四种类型区,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准入导向。本研究从空间效应角度为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之间关联机理探讨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作为制造业布局调整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02 / 9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 [J].
袁丰 ;
魏也华 ;
陈雯 ;
金志丰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53-163
[2]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J].
范俊韬 ;
李俊生 ;
罗建武 ;
胡理乐 ;
肖能文 ;
全占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742-746
[3]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 [J].
吕卫国 ;
陈雯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142-152
[4]   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蔺雪芹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3) :110-118
[5]   水环境约束分区与空间开发引导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J].
陈雯 ;
禚振坤 ;
赵海霞 ;
崔旭 .
湖泊科学, 2008, (01) :129-134
[6]   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J].
周静 ;
杨桂山 .
地理研究, 2007, (05) :931-939
[7]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J].
李鹤 ;
张平宇 ;
刘文新 .
地理科学, 2007, (04) :486-492
[8]   江苏沿江地区工业企业环境压力的LISREL模型分析 [J].
王宜虎 ;
陈雯 ;
陈江龙 ;
段学军 .
地理研究, 2007, (04) :705-711
[9]   甘肃省产业空间结构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J].
赵雪雁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6) :17-21
[10]   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 [J].
彭建 ;
王仰麟 ;
叶敏婷 ;
常青 .
地理学报, 2005, (05) :79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