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主义视域下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路径探索

被引:7
作者
陈艾 [1 ]
李雪萍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2]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发展主义; 反贫困; 连片特困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新发展主义视域下,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治理,强调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发展。脆弱性交织是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特质,也是群体或家庭的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人文贫困背后潜藏的共同性。脆弱性交织作用于群体或家庭生计,制造和加剧着生计贫困。新发展主义视域下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的路径建构,需要连接和拓展脆弱性分析方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消解生计贫困、消减脆弱性,促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耦合,是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的可行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脆弱性-抗逆力:连片特困地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J].
陈艾 ;
李雪萍 .
社会主义研究, 2015, (02) :92-99
[2]   发展的想象力:迈向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的理论创新 [J].
吕方 .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 (03) :112-117
[3]   “新发展主义”与发展社会学研究的转向——评田毅鹏教授新著《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 [J].
吕方 .
社会科学战线, 2010, (02) :281-282
[4]   社会再适应、参与式重建与反脆弱性发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启示录 [J].
李宏伟 ;
屈锡华 ;
严敏 .
社会科学研究, 2009, (03) :1-7
[5]   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 [J].
苏芳 ;
徐中民 ;
尚海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1) :61-69
[6]   定居与流动: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 [J].
秦红增 ;
唐剑玲 .
思想战线, 2006, (05) :52-58
[7]   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刍议 [J].
夏保成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6
[8]   农户风险与脆弱性:一个分析框架及贫困地区的经验 [J].
陈传波 .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08) :47-50
[9]   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述评 [J].
周穗明 .
国外社会科学, 2003, (05) :44-52
[10]   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 [J].
Martha G.Roberts ;
杨国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1)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