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优势度评价

被引:7
作者
朱利群 [1 ]
王静 [1 ]
李静 [2 ]
卞新民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
[2] 天津市塘沽区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作物生产发展; 外显优势度;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 [农业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的角度,对不同区域各主要作物的生产现状进行优势比较,反应出一定区域内某种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经济发展的有效程度,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弥补了传统作物比较优势理论对资源环境的考虑不足。选取了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6个省份作为评价区域,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烤烟8种主要作物作为评价对象,分别进行了同一省份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省份的比较,得出了各个省份的优势作物,以及各种作物应当优先发展的省份,充分展现出了作物与省份的优势程度,能够为区域作物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基于承载力理论作物生产发展生态承载潜力评价 [J].
王静 ;
李静 ;
卞新民 .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05) :679-686
[2]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J].
李长生 ;
肖向明 ;
S.Frolking ;
B.MooreⅢ ;
W.Salas ;
邱建军 ;
张宇 ;
庄亚辉 ;
王效科 ;
戴昭华 ;
刘纪远 ;
秦小光 ;
廖柏寒 ;
R.Sass .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493-503
[3]   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J].
张士云 .
乡镇经济, 2003, (03) :10-12
[4]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 [J].
罗其友 ;
李建平 ;
陶陶 ;
唐曲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 (06) :27-33
[5]  
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D]. 黄明蔚.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我国主要作物生产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及发展潜势评价[D]. 李静.南京农业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