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因素分解附视频

被引:18
作者
李善同
许召元
机构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地区差异; 因素分解; 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 节能减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能源强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生产中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各地区能源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强度的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地区,行业能源强度的差别是决定能源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差异导致的能源强度差异约占总差异的30%以上;能源强度高的地区,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各不相同,相应的节能潜力和节能难度也各不相同。提高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最重要途径;优化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发展对降低能源强度也很重要;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地区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近年来经济增长对于环境影响的因素分析 [J].
何建武 ;
李善同 .
发展研究, 2008, (08) :6-11
[2]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 [J].
杨红亮 ;
史丹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3) :12-20
[3]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J].
张瑞 ;
丁日佳 ;
尹岚岚 .
统计与决策, 2007, (10) :73-74
[4]   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特征分析 [J].
邹艳芬 ;
陆宇海 .
统计研究, 2005, (10) :67-71
[5]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 GDP 能源强度上升的影响及趋势分析 [J].
何建坤 ;
张希良 .
环境保护, 2005, (12)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