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研究

被引:35
作者
余宏明
陈晓春
机构
[1] 苏州大学保卫处,苏州大学保卫处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制度; 机制; 预防控制;
D O 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05.05.009
中图分类号
X915.2 [安全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提出了高校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阐述了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建立值班制度、物资采购及供应制度、信息采集、报告、发布、上报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和成立指挥领导组、抢险应急组、医疗抢救组、后勤保障组、教学组织组、学生管理组、安全保卫组、信息管理组、检查监督组组织机构的预防预警机制。阐述了事件发生时高校应按照预警预案做好组织人员、调配物资、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应急处理机制;最后,进一步阐述了伤亡人员处理、财产损失处理、教学工作恢复,事件原因调查,突发公共事件评估,事件责任追究、总结表彰的善后处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高校安全管理及启示 [J].
余宏明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08) :50-53+2
[2]   论突发事件与应急机制 [J].
丁辉 .
安全, 2003, (S1) :11-14
[3]   非典时期高校管理工作回顾与思考 [J].
樊秀萍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09) :54-54
[4]   SARS与危机中的高校管理 [J].
陈昌贵 ;
朱新秤 ;
李雪如 ;
牛端 ;
陈文汉 ;
刘娟 ;
张建奇 .
高教探索, 2003, (02) :3-8
[5]   刍议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 [J].
胡文华 ;
刘晓峰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1, (02) :88-88
[6]   正确分析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J].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
陈文光 ;
魏宏 ;
韩凯明 ;
曹世维 ;
向辉礼 ;
何健 ;
杜坤飞 ;
李新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1, (02)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