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研究——小块农地经营的案例分析

被引:32
作者
刘凤芹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农业; 土地经营; 小块农地;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03.10.013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采用施蒂格勒的生存检验法,研究了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经营并没有确切的最优规模界限和最优生产模式,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行为当事人将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在可兼业的条件下,小规模的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通过对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的研究,验证了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假说,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用机械可以拆分、进行跨区作业的条件下,大的机械化农场就不是规模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强调走单纯的大机械化农场的农业发展道路的主张是错误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 [J].
刘凤芹 .
经济研究, 2003, (04) :22-30+92
[2]  
经济解释.[M].()张五常著;易宪容;张卫东译;.商务印书馆.2000,
[3]  
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美)G.J.施蒂格勒(GeorgeJosephStigler)著;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  
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M].王询 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5]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英)斯密(A.Smith)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9,
[6]  
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D].刘凤芹.东北财经大学.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