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流动人口不同聚居形态及其社会融合差异研究

被引:31
作者
罗仁朝
王德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聚居形态; 社会融合度; 上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依据不同城市区位,将流动人口聚居形态分为城郊边缘带与城市郊区两大类型;并从空间特征、服务管理、运作模式等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7个亚类分别考察:即位于城郊边缘带的商贸集散地混居区、再利用的临时住房、流动人口大院、城市老旧小区4类以及位于城市郊区的流动人口与村民的混居区、统一租赁的农村居民点以及新建流动人口公寓3类。在此基础上,选取4个典型案例分别代表城郊边缘带与城市郊区两种类型的聚居区,从居住满意度与社会融合度两个方面,对聚居人群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聚居类型社会融合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聚居形态的居住人群与城市的融合度存在显著差异:即居住于城市郊区聚居区的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对社区事务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良好的期望,具有更好的社会融合度;而居住于城郊边缘带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则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社会问题的空间视角——以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为例 [J].
刘翠 ;
孙晓峰 .
华中建筑, 2007, (10) :38-40
[2]   流动人口迁居行为分析——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J].
王春兰 ;
丁金宏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4) :27-30+34
[3]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态与社会融合 [J].
雷敏 ;
张子珩 ;
杨莉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4) :31-34
[4]   我国地域经济差异与人口迁移研究 [J].
王德 ;
叶晖 .
城市规划, 2006, (09) :52-56+97
[5]   中国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研究 [J].
王桂新 ;
董春 .
人口与经济, 2006, (03) :55-60
[7]   宁、苏、锡廉租住宅组织建设初探 [J].
鞠德东 ;
吴明伟 ;
不详 .
规划师 , 2004, (06) :86-89
[8]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初步研究——以北京“浙江村”和广州石牌地区为例 [J].
千庆兰 ;
陈颖彪 .
城市规划, 2003, (11) :60-64
[9]   地区发展差距拉动:我国人口流动的成因分析 [J].
高洪 .
上海经济研究, 2003, (02) :38-46
[10]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J].
李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125-13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