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24
作者
李海龙
姚慧娟
机构
[1] 武汉市汉阳医院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P-选择素;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CD62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57例ACI合并有AS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轻度狭窄组(n=18)、中度狭窄组(n=20)和重度狭窄组(n=19),根据斑块回声分为软斑组(n=22)、硬斑组(n=20)和其他类型组(n=15),同期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S程度及性质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各狭窄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各斑块性质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斑块性质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与AS程度及斑块性质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且血清CD62p表达水平与hs-CRP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血清CD62p、hs-CRP均参与了ACI患者AS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评估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3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J].
钟漓 ;
董陈诚 ;
冉福林 ;
甘秦虎 .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 (20) :3398-3400
[2]   静脉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传明 ;
杨春水 ;
李雯飞 ;
李巷 ;
韩金玲 ;
林勤郁 ;
杨志刚 ;
李建英 ;
何芬 .
现代医院, 2015, 15 (08) :15-17
[3]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J].
李巧薇 ;
谭少华 ;
李丽娟 .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 (13) :2161-2163
[4]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水平关系 [J].
李海涛 .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08) :138-139+155
[5]   急性脑梗死患者CRP、UA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J].
王元伟 ;
陈孝东 ;
王光胜 ;
马小波 .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19) :194-195+200
[6]   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J].
吴勤英 .
河北医学, 2013, 19 (09) :1374-1376
[7]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J].
朱成勤 ;
马琳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05) :1074-1075
[8]   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
常莉莎 ;
张江 ;
程焱 ;
王大力 ;
冯秋菊 ;
刘云东 ;
李春玲 .
山东医药, 2011, 51 (44) :75-76
[9]   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刘丽燕 ;
张平 ;
王苏建 ;
孙学军 ;
刘文武 .
检验医学, 2011, 26 (01) :31+35-31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可溶性L-选择素的表达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 [J].
阎俊 ;
周红 ;
李继民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0, 23 (01)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