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被引:190
作者
项继权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共同体; 农村社区; 地方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M].冯钢; 编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M].于燕燕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  
中国乡村研究.[M].[美]黄宗智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
[4]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M].(日)谷川道雄著;马彪译;.中华书局.2002,
[5]  
美国与中国.[M].[美]费正清 著;张理京 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6]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8]  
中国的现代化.[M].(美)罗兹曼(Rozman;G.)主编;陶 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