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206
作者
孔繁翔
马荣华
高俊峰
吴晓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太湖; 蓝藻; 水华预测; 水华预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综述了蓝藻水华预防、预测预警的重要意义及其理论与技术体系.基于作者所提出的将蓝藻水华形成分为休眠、复苏、生长和上浮聚集形成水华的"四阶段理论",以及太湖蓝藻越冬、春季复苏和水华形成的时空规律,提出了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理念.综述了国内外蓝藻水华形成与预测研究进展,阐述了蓝藻水华形成关键过程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其阈值:确定了水华蓝藻越冬的空间分布与生命特征,利用室内模拟实验和野外原位观测与捕捉,得到了蓝藻春季复苏的室内和野外温度阈值分别为14℃和9℃,发现了蓝藻复苏量与有效生理积温呈正相关的基本规律;初步揭示了水华蓝藻生长竞争优势形成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机理以及光利用策略,利用细胞分裂频率法测定了夏季太湖水华蓝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2-0.4;确定了在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水华蓝藻在水体中垂直分布和在不同湖区之间输移的基本格局,发现藻类在水体中各层间百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着风浪的增大而减小,进一步证明了蓝藻水华形成是在适当水文气象要素驱动下,已经成为优势种群的水华蓝藻在湖体中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引起的.建立了太湖蓝藻水华预测模型和工作流程,在2007年和2008年在太湖实施了未来3d的蓝藻水华预测预警,预测分析了2008年全年太湖蓝藻水华情势.对预测结果的回顾性评估与分析表明,目前已有的理论研究结果和预测工作流程可以对太湖蓝藻水华发生概率、发生地点和强度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达到60%-80%.此外,还提出了未来蓝藻水华预测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2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卫星遥感的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认识 [J].
马荣华 ;
孔繁翔 ;
段洪涛 ;
张寿选 ;
孔维娟 ;
郝景燕 .
湖泊科学, 2008, (06) :687-694
[2]   水华期间太湖梅梁湾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定 [J].
吴晓东 ;
孔繁翔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6) :552-555
[3]   太湖与巢湖水华蓝藻越冬和春季复苏的比较研究 [J].
吴晓东 ;
孔繁翔 ;
张晓峰 ;
曾庆飞 ;
季健 ;
钱善勤 .
环境科学, 2008, (05) :1313-1318
[4]   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方法 [J].
段洪涛 ;
张寿选 ;
张渊智 .
湖泊科学, 2008, (02) :145-152
[5]   6株蓝藻伪空胞的临界破裂压力研究 [J].
储昭升 ;
杨波 ;
金相灿 ;
阎峰 ;
郑朔方 ;
庞燕 ;
曾清如 .
环境科学, 2007, (12) :2695-2699
[6]   2004年夏季太湖梅梁湾席状漂浮水华风力漂移入湾量计算 [J].
白晓华 ;
胡维平 ;
胡志新 ;
李香华 .
环境科学, 2005, (06) :59-62
[7]   太湖底泥水华蓝藻复苏的模拟 [J].
陶益 ;
孔繁翔 ;
曹焕生 ;
张晓峰 .
湖泊科学, 2005, (03) :231-236
[8]   结合Landsat ETM与实测光谱估测太湖叶绿素及悬浮物含量 [J].
马荣华 ;
戴锦芳 .
湖泊科学, 2005, (02) :97-103
[9]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10]   太湖底泥表层越冬藻类群落动态的荧光分析法初步研究 [J].
阎荣 ;
孔繁翔 ;
韩小波 .
湖泊科学, 2004, (02) :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