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型需求侧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道新 [1 ]
郭万祝 [2 ]
王世成 [1 ]
曾鸣 [1 ,3 ]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3]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用电计划控制; 博弈论; 峰均比最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目前,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能源利用现状和管理模式。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阐述能源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控制策略,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基于电网与用户的相互作用,通过相关协议达到对负荷的部分可控,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用户侧的信息交互更加重要与频繁,同时由于各种能源发电形式的接入,使得对用户的负荷管理也越来越重要。提出一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需求侧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用户侧健全的通讯基础设施,在每个用户的智能量测设备中增加用电计划控制模块,该模块借助博弈论的思想使每个用户根据其他用户的用电计划制定出使得自己用电支出最小的用电计划,最终得到所有用户的能源消费计划。在整体的能源消费计划下,达到系统运行的峰均比和发电成本最小。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证明了该负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探究 [J].
刘开俊 .
电力建设, 2015, 36 (10) :5-10
[2]   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与拓扑模型 [J].
赵海 ;
蔡巍 ;
王进法 ;
贾思媛 .
电工技术学报, 2015, 30 (11) :30-36
[3]   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综述 [J].
王继业 ;
孟坤 ;
曹军威 ;
程志华 ;
高灵超 ;
林闯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5, (05) :1109-1126
[4]   博弈论在电力系统中典型应用及若干展望 [J].
卢强 ;
陈来军 ;
梅生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29) :5009-5017
[5]   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 [J].
曹军威 ;
杨明博 ;
张德华 ;
明阳阳 ;
孟坤 ;
陈震 ;
林闯 .
南方电网技术, 2014, 8 (04) :1-10
[6]   低碳经济下的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 [J].
曹培 ;
翁慧颖 ;
俞斌 ;
郭创新 ;
周恒俊 .
电网技术, 2012, 36 (10) :11-16
[7]   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及实施机制 [J].
王蓓蓓 ;
李扬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30 (12) :19-24
[8]   欧洲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中国的启示(上)——来自中国赴欧洲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培训报告 [J].
中国赴欧洲电力需求侧管理培训团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7, (02) :1-6
[9]  
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D]. 王梅霖.北京交通大学. 2011
[10]  
Power grid balancing of energy systems with high renewable energy penetration by demand response[J] . Ingo Stadler.Utilities Policy . 2007 (2)